行車數據被“篡改”,特斯拉回應了什么?

4月22日下午,特斯拉提交了事發前30分鐘的車輛行車數據,有網友質疑相關數據的真實性。23日下午,特斯拉方面回應,相關行車數據采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或是刪除。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下一步,他們會繼續真誠地、積極地聯系客戶,尊重消費者意愿,推進事件穩妥解決。毫無保留地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深入調查,開誠布公接受社會監督。他們愿意在客戶同意、 *** 指定或監督的情況下,三方共同見證,在全國范圍內任意有資質的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特斯拉方面確認已經將相關行車數據提供給了消費者

4月22日,特斯拉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特斯拉方面已經把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郵件發給張女士及家人。由于張女士目前還處在行拘狀態, *** 一直沒有接,公司通過郵箱將數據發給了客戶。

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的中國市場監管報公開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并作出一份文字說明。

這份文字說明全文如下:

在駕駛員最后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數據顯示,車輛時速為118.5千米每小時。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的2.7秒內,更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后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

緊接著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更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并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以上內容參考?每經網-行車數據能否被“篡改”?特斯拉回應:不可能

特斯拉換用百度地圖或為FSD鋪路 四維圖新卻稱不受任何影響

1月17日,特斯拉中國官宣將通過OTA空中升級為車主提供更多 娛樂 功能,與此同時,其表示中國地區的地圖數據服務商將變更為百度地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特斯拉的車載導航地圖供應商為上市公司四維圖新。

2019年12月31日,四維圖新亦曾在交易所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在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公司一直為特斯拉中國的獨家導航地圖供應商。

然而這一“發話”僅僅半個多月,其獨家供應關系即將迎來變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的這一動作有可能導致四維圖新的股價受到影響。2019年以來,四維圖新的累計漲幅已超過80%。

不過四維圖新方面對此表示,“車機端地圖包全系都是四維圖新數據,對我們在特斯拉產品和服務提供不受任何影響,我們還是好伙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上述信息發布的當日,四維圖新董秘孟慶昕在其某客戶交流群中表示,特斯拉“官宣”中描述的產品僅涉及“在線渲染”,實際為從“騰訊切換為百度”,而車機端地圖包全系仍由四維圖新提供,并表示“對圖新與特斯拉產品收入沒有任何影響。”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官宣中明確強調其更換的是地圖數據服務商,而并非簡單的地圖應用UI渲染。

“‘地圖數據服務’明顯應該是底層地圖數據供應的切換,而不是渲染。”一位關注GIS和計算機視覺的業內人士表示。

而有業內人士猜測,特斯拉引入百度地圖服務商的原因之一,或在于四維圖新的數據服務質量不足。

據記者獲悉,特斯拉在全球領域的地圖數據合作商為谷歌地圖,而國內一直以來所使用的數據服務商為四維圖新。但據多位特斯拉車主抱怨,地圖導航規劃時常出現誤差,導致不少車主不得不選擇手機進行導航,而特斯拉方面亦受到有關這方面的意見反饋。

“我們平時導航一邊用個手機,另一邊開導航,如果發生沖突就以手機為準,特斯拉的地圖導航有時甚至會繞原路,路況信息也不及時。”一位特斯拉modelS車主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騰訊是特斯拉的大股東,因此特斯拉的地圖應用UI是否也會變更為百度地圖尚不得而知;有趣的是,騰訊也是四維圖新的重要股東。

“騰訊是特斯拉的大股東,所以未來在特斯拉的車載應用場景中,騰訊系的應用可能更多,所以不排除同時特斯拉一邊使用百度的地圖數據,另一邊使用騰訊地圖的UI。”一位接近特斯拉人士表示,“之前特斯拉使用四維圖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當時國內的甲級測繪資質非常少,只有高德和四維兩家,甚至當時百度也用過四維的數據。”

事實上,百度地圖曾經與四維圖新展開多年合作,直到百度地圖收購瑞圖萬方擁有自主的測繪資質后,才與四維圖新分手。

然而,特斯拉調整地圖數據服務商的原因,可能不止于四維圖新在數據服務體驗上的“差評”。

一位接近百度人士透露,特斯拉此舉選擇與百度合作,一方面來自于百度在地圖數據領域有所積累,另一方面或許在于看重百度無人車業務背后有著高精地圖資源。

“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有非常多的 探索 ,無人車業務背后有通過雷達數據測出來的高精地圖,數據模型是3D建模的,特斯拉很有可能看中了這個優勢。”上述接近百度人士透露,“選擇百度地圖,有可能是為了特斯拉的FSD(全自動駕駛)在大陸地區進行推送做鋪墊。”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特斯拉事件后面的恐怖警示

最近特斯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細節也隨之流出,但是不管后續處理如何,有一個問題是中國不得不加強掂量的。

特斯拉堅稱不管車主的要求如何,車主必須拿出可靠數據,但是建立在算法和數據基礎之上的特斯拉的核心商業秘密怎么會輕易可得?拋開個人和 社會 商業機構不談,我們的國國家目前有機構能處理這些代碼嗎?,

這恐怕非特斯拉把數據、算法、代碼,向小鵬、華為、百度這樣的同等技術實力的競爭對手公布,才能令人滿意。

這可能嗎?不可能。

那么,特斯拉就能不斷不認可檢測,反正沒人有能力檢測,事實上,特斯拉很清楚國內沒有機構有資質,有能力去檢測自動駕駛系統。就連車主本人也清楚這一點。

在駕駛員最后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數據顯示,車輛時速為118.5千米每小時。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的2.7秒內,更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后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著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更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并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特斯拉還給了文字說明:車輛以較高速度行駛,駕駛員開始踩下制動踏板力度較輕,之后,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并發揮了作用,提升了制動力并減輕了碰撞的沖擊力,制動系統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車速。

這個過程,可以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踩剎車時,并不是司機踩得輕,而是剎車失靈。

另一種解釋是:如果前方是固定物,突然發現,防止撞擊的行為才會是:一下踩死。

但如果前方是車,一般會預估前車會繼續前進,預計的減速距離余地就會更長,降速的時候,就會輕踩;此時若發現前車突然停下(因為紅燈?),就會加大剎車力度,但這個時候,距離短了,仍然會追尾。

關于事故發生前30分鐘車輛的狀況,特斯拉方面是這樣敘述的: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內,駕駛員正常駕駛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同時車輛有多次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和多次剎停的情況發生。

在非封閉的國道上,速度多次達到100公里以上,更高118公里,車里還有孩子。這個數據,令人驚嘆,也令人尷尬。

這意味著在有紅綠燈的國道上,開到每小時100-120公里,反復提速、變道,穿插、才需要頻繁踩下剎車。特斯拉的數據似乎在證明這一點。

現在很多人在質疑數據,呼吁給出更多維度、層次的數據。

而女車主在微博上說過,特斯拉撒謊,速度只有60-70。

這就意味著,女車主提出的指控,實質上可以總結為:以60公里的速度行駛,看到紅燈,剎不住,追尾。而特斯拉提供數據則是在說:以120公里的速度,踩剎車,各系統正常,速度降到40公里時,追尾。

很明顯,雙方必有一假。微博也好,數據也好,都傳播甚廣,后果嚴重。要么是損害商譽,要么是誣陷,必有一方要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但是,戲劇的是對于特斯拉懇請鄭州市市監局指定權威的、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 *** 車主張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表示反對。他說:“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我們不太能接受由任何一方指定,我們肯定是想要自己去找有資質和權威性的機構。”對此,鄭州市監局回應說:不指定具體鑒定機構,雙方自行協商。

當然,并不是說要無條件相信 *** 部門,但是在此事件中,已如此陣勢,鄭州市場監管機構,不會、也不敢為特斯拉遮掩。 *** 機構的技術能力、尋找鑒定機構的能力,遠超個體消費者,相信他們,是理性的合理的選擇。

如果不相信國家,那該怎么辦呢?自行去尋找,該找誰呢?

這是要請小鵬、華為、百度的專家出山,來解析特斯拉的數據、算法、甚至代碼的節奏嗎?畢竟,只有這樣才有權威性。

事情到這個地步,就無解了。

所以,事件進展到此步,雙方不會有一個令人公正的結果。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 社會 ,建立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顯得越發重要,希望國家能意識到,這些敏感的數據不光是未來的財富之源,更是國家的安全之基!